共情,也叫做換位思考,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

亞瑟的《共情力》一書中提到:

『當你對他人表現出共情時,他們的防範意識會下降,積極的能量取代而之。』

這意味著擁有共情能力的人,能夠用更具創造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

 

undefined

如何進行共情呢?

共情細分的話有兩種:

● 情緒共情

對方發生的事情你也經歷過,所以能夠直接帶入到當事者的心情中

● 認知共情

對方發生的事情你沒有經歷過,透過傾聽與揣摩對方的心情,讓對方覺得被理解

 

如何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呢?

● 讓自己處於情緒平穩的狀態

當對方情緒崩潰,身邊的人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焦慮,被對方帶入負面的情緒之中,此時若急切地想安慰對方,反而不利於共情。

任何情況下,應先平穩自己的情緒,再去以自己的情緒影響對方,讓對方脫離負面的情緒中。

 

● 理解對方的行爲

無論對方的行為多麽匪夷所思,我們都應先表達理解,對方的行為一定是有他的理由和動機,適當帶入對方的角色,考慮他當時的心情,接納和理解他當時為什麼這麼做。不以質疑對方的態度出發,但也不是完全同意對方的觀點,要適當堅持住自己的主張和建議,不帶批評的接納是最恰當的。

舉例:遭遇分手的人會覺得自己的伴侶不要他了,等於把自己給否定,出於本能會用一切方法糾纏對方,大家都知道糾纏不是一個好方法,但把自己帶入他的處境之中會發現,處於這種狀態的人當時的想法只是因為考慮到自己很難受。

 

● 表達之前先傾聽

任何溝通的前提都是傾聽

在還沒明確對方的想法和意圖之前就先發表自己的觀點,雖然你可能是對的,但是若不給予對方一定的表達和傾訴就直接說結論,這樣的效果不是很好

這就像去看病的時候,你都還沒開口講哪裡不舒服,醫生一看就知道你得什麼病,簡單交流幾句就把你打發了。

用傾聽的方式去接納對方的情緒

對方可能因為心裡的無助和迷茫而對其他人具有攻擊性,讓我們感受到不舒服,但要明白,狀態不好的人,他並不是針對你,而是他現在比較敏感。在傾聽過程中適當給予反饋,用正面積極的話去確認他的意思。

 

● 站在對方的角度提出建議

《天才在左,瘋子在右》一書中,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:

有一個精神病人覺得自己是蘑菇,蹲在牆角,不吃不喝

正常的醫生就說他不是蘑菇,但毫無用處

一個厲害的醫生看到這個病人,就學他蹲在牆角,跟精神病人說自己也是蘑菇,然後正常走動、吃飯、跟別人交談

精神病人問這個醫生:為什麼蘑菇可以走動、吃飯、跟別人交談呢?

醫生說:蘑菇本來就可以走動、吃飯、跟別人交談呀

最後這個精神病人就學醫生正常走動吃飯,最後恢復正常

 

這就是一種共情的體現,和我們一樣,如果直接提出建議,對方不一定能接受,但若從他的角度貼近他的內心,對方就比較容易接受。

公式:先講對方想聽的+我們應該說的+我們想說的
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:男友一直玩遊戲,你想讓他陪你出去逛逛

先講對方想聽的→這遊戲看起來挺好玩的,我看身邊很多人在玩呀

我們應該說的→那玩遊戲也要注意眼睛,適當的休息很重要唷

我們想說的→那你看要不要這局打完休息一下,陪我出去逛逛~

 

最後,需要共情能力,但也要避免共情過度

如果對方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自身情緒,要適時停止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場,有合得來的,有合不來的,每個人都會遇到,不需要為難自己

 

undefined

最後,希望大家記得

共情能力是一種格局,能力決定格局,也決定了未來的走向

一切溝通技巧和說話方式,都比不上一顆真心的共情

arrow
arrow

    嘉嘉-Yu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